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哈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5-26 11:39  
 索 引 号 01061352-1/2022-00015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22/05/26
 主题分类 科学  公开范围 公开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等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哈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哈密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哈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哈密市“天山众创”行动方案》、《哈密市科技惠民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哈密市开展农村“一户一科技明白人”活动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关于印发哈密高新区产业扶持政策(暂行)的通知》、《关于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活动进行奖励的暂行办法》优惠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十三五”以来,随着“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天山众创行动”等活动有效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三届哈密市创新创业大赛的连续成功举办,打造了创新创业的新载体和新名片。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了超过200家企业报名参赛,参赛项目科技含量高,创新性突出,既契合我市资源禀赋条件,又有效弥补了产业发展短板,其中13家企业参加了自治区行业大赛,2家企业晋级全国行业大赛,在更高层面展示了我市创新创业成果。承办了国家第二期“生产力大讲堂”暨新藏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工作会议,邀请国内专家和行业精英就经济形势、科技政策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进行交流和培训,全国9个省(自治区)8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和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财政科技经费引导放大效应,切实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十三五”期间,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4项,其中,承担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3项,获得资金支持150万元;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获得资金支持4400万元;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7项,投入财政科技经费1500万元,带动企业和研发机构投入总额超过7亿元。“十三五”期间,对17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及133名科研人员进行了奖励。新疆宣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大明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华电、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密市草原工作站等企业和单位共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3.创新载体持续丰富

着力推动创新载体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哈密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哈密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哈密高新区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五地(州市)的7个重点建设园区之一,主要发展能源大数据产业、新型综合能源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截至2020年底,哈密高新区有入园企事业单位27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20家、上市企业32家。哈密科技创业孵化园建筑面积5100多平方米,为中小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财务等较为完备的创业服务,已孵化和在孵企业26家。相继建成了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巴里坤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哈密中车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制中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哈密科研基地、自治区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等,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二)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机遇和挑战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通创新链、强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是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关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着力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和水平;畅通“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扫清创新的市场障碍,强化产业链 “补短板、强弱项”,围绕产业链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国内供应链。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拓展供应链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套、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相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国内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互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已实现“百年崛起”。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以5G通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新技术与产业广泛融通交叉,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

(三)机遇和挑战

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自治区党委对我市“三基地、三中心、三区”及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发展试验区“五地七区”的定位 ,我市可以享受国家先行先试等诸多优惠政策,为经济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哈密地处新疆东大门,是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路,区位优势明显,为协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及应对低碳增长的迫切要求,迫使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产业链的前端迈进,为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一是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亟待完善。政策引导机制衔接不够,科技金融基础薄弱,支持创新的多元投入格局尚未形成。二是科技企业孵化链不健全,孵化链向前端和后端延伸不足,无法有效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孵化效率和成功率不高;科技服务业不发达,难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挥有效作用。三是创新平台数量少,水平不高。自治区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仍为空白,市级创新平台布局不系统。四是高端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少,且多直接服务于生产,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相匹配。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五地七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营造创新生态,提升孵化能力,搭建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2.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高效健康发展。

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市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对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短板和弱项。

4.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创新资源集成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有机结合。

5.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释放创新活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发挥‘一个优势’、建设‘三基地、三中心、三区’、着力做好‘十篇文章’、打造‘一个增长极’”的定位要求,到2025年,我市良好的创新生态初步形成,孵化链条逐步健全,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合理布局,人才引育初见成效。哈密市创新能力进入新疆地州市前列,与内地一般发达地区相当;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产业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和引领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就业增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到2025年,哈密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自治区前列,R&D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数量达到35家,建设市级创新平台30个,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依托平台引进和培育创新团队40个。高新区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形成1-2个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4家年产值超50亿元龙头企业,力争打造400亿元以上产值规模的国家创新型特色高新区。

三、布局科技创新引擎,拓展创新发展承载空间

(一)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

紧紧围绕“三基地、三中心、三区”发展定位和“新疆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目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为战略依托,综合考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构建创新驱动强、产业结构优、开放合作广、资源消耗低、质量效益高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加速提升新材料、积极培育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激活轻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优化建材及金属结构件管材业;加快完善节能环保材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积极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稳步发展能源资源精深加工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将高新区建设为高新技术应用、转化为主的产业主导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体系,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按照“1+2”(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县)的建设模式,提升哈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巴里坤、伊吾以技术试验示范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形成市县高效联动机制。培育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优质特色新品种,推广智慧农业、生物技术、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发展田园综合体生态循环等新模式。

专栏1 创新载体建设重点

1、推进高新区建设。推进高新区全面升级,以打造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高新区为总体目标,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招商引资、科技转化应用、沿边开放为动力,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创新生态、开放合作和人才高地四大战略,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形成1-2个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4家超50亿元“龙头”企业,力争打造400亿元以上产值规模的国家创新型特色高新区。

2、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水平。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有效集聚农业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智慧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实现精准智慧管理、大数据的抓取分析,持续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建立农作物种子研发实验中心,进行试验制种、新品种示范展示、良种扩繁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综合试验。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创新载体协调运行机制。以哈密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为目标,整合全市各类创新资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创新的产业集群,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撑。

(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创新动力。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重点建设创新平台,开展行业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依托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创新平台编制创新规划,完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健全开放交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体制,细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逐步具备承担国家或自治区级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级创新平台积极建设自治区、国家级平台,提升在自治区、国家产业创新链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依托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新疆洁净能源技术研究院、粉煤灰再利用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创新团队,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2 布局科技创新平台

1、助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黑有色金属开采与加工等领域,依托骨干企业,以研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附加值为重点,组建10家左右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2、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组建10家左右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3、促进农牧业高效发展。围绕本地产业技术需求,加强育种、良种繁育、饲草料种植、牲畜养殖、农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等技术的开发,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依托龙头企业组建5家左右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4、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围绕卫生健康、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科学普及等社会发展领域,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组建5家左右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和指南编制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奖励。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综合采用买(卖)方信贷、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科技小额贷款、科技保险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完善技术创新服务,面向行业技术创新需求,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示范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激励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

专栏3 培育创新主体

1、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和服务,简化高新技术企业推荐审查内容,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进程,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家。

2、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筛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承接各类科技计划,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到50家。

(四)加强“双创”孵化体系建设

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低成本、便利化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科技企业的源头供给能力;强化孵化链的政策衔接,对发展较快的科技型企业,在项目中试到产业化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土地、金融、税务和人才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入孵企业的准入审查和日常考核。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社会资本建设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常态化的创新创业咨询辅导。优化现有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及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双创”孵化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采用以赛代评的方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吸引投资机构聚焦优质科技型企业。

专栏4 加强“双创”孵化体系建设

1、构建“双创”孵化体系。扎实做好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业务指导,积极开展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认定和培育。2025年,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达到35家。

2、推进加速器建设。畅通高成长科技企业从孵化器入驻加速器的通道,提供专业发展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投融资平台等深层次专业化服务。力争建设1家科技企业加速器。

3、建立豫哈科技企业孵化对接机制。加强河南与哈密间两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创业孵化理念和模式,实现创新创业要素跨区域流动。推进哈密豫哈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4、设立科技企业孵化种子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方式,依托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资金,鼓励以股权投资等方式与创业企业建立股权关系,实现与创业企业共同成长。2025年,力争设立1支以上种子资金。

(五)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大力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须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面向市场,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人才培养与团队引进等方面特色鲜明。支持央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研究院所,支持我市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对于在我市扎根多年,做出重大贡献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资源配置和政策上设立绿色通道给予专项支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配套部分研发经费;支持其管理体制上的理事会决策制或院所长负责制,使其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事权;在研发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选题,动态设立调整研发单元,灵活配置科研人员、组织研发团队、调配仪器设备等,学术权相对自主。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工程化与中试、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专栏5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1、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围绕哈密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哈密建设产业研究院。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模式,鼓励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5家。

2、打造豫哈能源产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中心。发挥“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的智力资源对接优势,支持其在煤炭开采、煤化工、能源动力装备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对科研设备、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等基础科研条件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

四、建设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我市现有基础和优势,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最大限度的集成科技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我市煤炭、电力、煤化工、黑色及有色金属制造、建材、轻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技术瓶颈与发展短板,面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构建结构合理、先进适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重点推进低阶煤一体化炼制技术开发,提升煤焦油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甲醇就地转化,大力发展聚甲醛、烯烃、乙二醇、芳烃等甲醇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合成树脂材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等煤基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开发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低阶煤及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立足现状、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开展低阶煤开采与高效清洁利用、转性提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应力区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升钻井、压裂等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支持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深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研究。

金属开采加工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色矿山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现有矿山采矿、选矿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还原铁、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进一步延伸黑色金属加工产业链。重点支持钛、镁、铜、镍、锌等冶炼(电解)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具有哈密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综合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鼓励开展采矿、选矿、提质加工全链条智能化技术研究与推广,支持热电联产、特高压输变电等技术开发,重点发展风光互补、储能、风电光电运维等技术及设备开发。推广应用煤连续气化制合成气、能源梯级利用、废水闭路循环等低质化原料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增强光电、风电、煤电、煤化工、黑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相关装备的配套能力和制造水平。着力提高新能源装备、矿山开采装备、储能装备、电力装备、煤化工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的系统集成水平和基础部件的开发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

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重点开发航空级海绵钛、高强高韧钛合金、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板材等高端产品;加大铜、镍、镁等黑有色合金板、棒、管材开发;开展工业副产品及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发展高强度纤维制品、系列新型建材;发展含硅合金材料、硅烷偶联剂、生物活性有机硅、硅油等有机硅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大力支持医药级、食品级膨润土资源开发,发展特级蒙脱石和化妆品级蒙脱石。

(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充分发挥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和保障水平。以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种植领域。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建立哈密瓜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大枣、葡萄、杏等优质品种引进、驯化、示范、推广,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重点支持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保型肥料及环境友好型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新型植保技术、精准农业与信息化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

养殖领域。围绕牛、羊、马、驴、驼等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加强动物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加强饲料、兽药等主要投入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引进国外生产性能优良的畜牧新品种,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地方畜牧品种。

食品工业领域。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核心,打造果蔬、肉制品、奶制品等产业链,重点支持现代分离、冷杀菌、冷链储运、高效浓缩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重点发展哈密瓜、大枣、葡萄、蔬菜等精深加工技术;加强肉类、乳类等畜牧产品深加工、精细分割、冷冻保鲜等技术的研发;深入开展畜禽骨血、果渣等副产物高效增值综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农牧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

(四)强化科技惠民

着眼民生领域科技需求,持续增强科技惠民能力,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保障资源安全供给、促进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健康哈密建设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与发展动力。

支持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修复技术。以加快推进东天山生态保护、巴里坤湿地保护、东天山喀尔里克冰川核心区和水源涵养地保护为目标,支持重点防护林、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支持结合水、土地资源实际开展造林绿化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支持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整治技术研究,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技术,支持国土空间优化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综合利用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解决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发展人口健康技术。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地方性慢病防控及协同研究;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等资源的共享、分析和应用,提高保障水平。

发展可靠高效的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重点支持在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防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五)完善科技服务业

推动科技服务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对新型业务、新型业态和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给予支持。实行科技服务企业享受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科技服务企业资金投入体系,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科技服务业;引进高质量科技服务企业,通过示范和带动促进科技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注重小微科技企业扶持,通过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等手段,引导创业投资投向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人才培训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服务纳入人才培训体系。

专栏6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

1、研究开发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加强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引导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向行业及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能。

2、技术转移服务。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支持技术交易机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3、综合科技服务。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开展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

五、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牵引,在政策保障和环境营造上下功夫,推动政策落实落细,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一)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市场、人才的联动耦合与良性互动。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人才、资金、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渠道,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和多元化的支持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依托哈密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军转民”、“民参军”双向流动,推进与十三师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及标准制定;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技术转移机构探索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率;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一支面向基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鼓励各类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务,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精准科技成果信息。

(三)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建立让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柔性引才支持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引进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广泛应用离岸聘用、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对口支援等方式,灵活招引人才。构建更为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强化项目与引进人才的有机对接,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借助豫哈平台资源,持续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专家行”活动,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引智,支持企业依托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培育本土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充分考虑女性科技人才特殊劳动权益,营造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

(四)建设科研诚信体系

科学规划管理机制,明确科研诚信建设各主体职责,加强与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沟通对接,与市发改委、财政局、法院、银行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全社会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合力;充分尊重科学研究不确定性的特点,重视科研试错探索的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形成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科研氛围;综合采取教育引导、合同约定、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营造坚守底线、严格自律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对科研不守信行为零容忍,强化责任追究,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依法依规终身追责。

(五)提升科技金融服务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尝试引入或设立“种子投资引导资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科技贷”和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对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实施奖励,适当扩大风险补偿范围和风险容忍度,提高科技金融政策的系统性和支持方式的针对性。实现科技金融扶持政策与土地、税收、工商、人才等政策的全面对接,形成政策合力。

形成科技金融市场。对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简化信贷程序;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和仓单质押贷款;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数规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款业务。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充分汇集科技金融政策信息、合作银行信息、金融产品信息、企业纳税信息等数据资源,提高科技贷、成果贷发放效率和准确性。加强融资业务人员培训,设立科技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奖励机制,提高机构业务和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成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规划实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实际,强化对本系统科技创新的部署,做好与科技创新规划的衔接和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二)实施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通过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为规划调整和制定新一轮规划提供依据。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最新进展和经济社会需求新变化,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进行及时、动态调整。

(三)健全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财政研发投入。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财政科技投入配置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设置、科技创新优先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统筹衔接,强化科技资金的综合平衡。

(四)扩大开放合作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起点,缩短创新周期。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类科技创新合作,争取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的布局,承接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开展人员交流合作。深化科技援疆机制,拓展科技合作空间与领域,支持河南科技人才以顾问指导、短期服务的方式来我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推进豫哈两地科技系统、高新区、孵化园结对共建行动。

(五)培育创新文化

积极倡导创新价值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发挥政府奖励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对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鼓励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活动。建设产业和科技文化展厅。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科普功能。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网站地图 |    
新疆哈密市人民政府开办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政府相关部门协办
新疆哈密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服务中心承办和管理(版权所有)
[新ICP备10002193 ]   网站标识码:6522000001  联系电话:0902-2239008
新公网安备 652201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