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继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投产送电后,一场更深刻的区域协同变革正在新疆、重庆两地上演。就在上个月,“疆算入渝”工程实现关键突破:重庆(新疆)算力基地的首批算力在哈密市伊吾县成功点亮!这场跨越千里的“数字握手”为何在伊吾县落地生根?这个项目,未来又会为跨区域算力协同发展提供哪些示范样本?
在哈密市伊吾县算力创新示范区,作为重庆(新疆)算力基地的首批算力项目,中国移动—阿里云智算中心项目12000P算力目前已全面投入运营。“我们承载的是整个‘疆算入渝’的计算服务,应用场景基于大模型训练,例如智能驾驶、智能汽车。”合翼鑫(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杰夫说。
中国移动—阿里云智算中心项目启动现场。资料图片,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亚辉摄
谭杰夫介绍,智能汽车应用场景中,汽车一键启动后,车内人员无任何操作,汽车自动从车库驶出小区,一路熟练完成变道、转弯、超车,自动停泊等功能。“当数据需要足够大、数据应用需要足够快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算力支撑,这也是所有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原动力。”谭杰夫说。
来自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的调研测算显示,目前,重庆市各行业智算需求明显增长,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占比较大,但当地算力供给紧张,电力成本较高,制约了发展。新疆数算电科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颜明表示,渝哈两地通过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实现了算力资源全流程操作,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获取算力资源。
算力的跨地域调用,前提是拥有大规模智算集群,这些算力从哪里来呢?
伊吾县自2024年初实现算力集群“零的突破”,到如今总投资169亿元、算力7万P的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已陆续有18家企业入驻算力创新示范区,其中2万P算力正在上架组网,5500P的算力已正式投运,预计到年底上架组网6万P。6万P相当于600亿部手机同时运算,如果是日常照片精修,一秒钟能处理上亿张,相当于瞬间完成一座大城市所有人的相册编辑。
伊吾县算力创新示范区外景。资料图片,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高志华摄
新疆若瑾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乐平说:“我们机房是2000P,128台算力设备,传输速度达到了业内要求,35毫秒以内,主要用于大模型训练、推演。”
重庆与哈密伊吾县往返距离约6400公里,要让数据在如此长的距离中实现安全、稳定传输,并非易事。而许乐平提到的35毫秒以内的算力传输时延,到底有多快呢?
“哈密本地之间、哈密到重庆、重庆到哈密,来回相当于7000公里。如果时延比较高,画面是不同步的。但现在采用了视联网确定性网络的协议,画面显示连贯,没有丢包。”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副院长李潮告诉记者,V2V视联网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成功构建了新疆与重庆之间超长距离、高速、稳定的算力传输通道。
伊吾县算力中心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宏建摄
作为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哈密煤油气、风光组合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截至目前,哈密市电力总装机突破32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305万千瓦(占比72%),规模居全疆首位。随着伊吾算力产业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9月完工,20万千瓦“绿电直连”项目加速推进,区域电价将逐步降至一度电3角钱。
新疆若瑾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乐平说:“2000P算力,一年用电量约在400万度左右,其他省市电价最便宜的,一度电也得7角多,甚至有的地方要达到1元多,放在伊吾这边,电费要节约一半多。”
数字时代,算力先行!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就必须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今,伊吾正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以一体化算力服务为支撑,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落地,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矿卡及挖掘机正在进行开采作业。资料图片,企业提供
在伊吾县淖毛湖矿区西北部的一个大型煤矿里,每年产出近4000万吨优质煤。眼下,有80多台无人矿卡,昼夜不停地将乌金源源不断地采掘出来。据悉,无人矿卡已占该矿矿卡数量的近三分之一,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20万元,预计到2026年,300多辆矿卡投入运行后,这里将完全实现采矿无人化、自动化。
记者了解到,在无人矿卡上岗前,煤矿主要通过人工管理来构建开采流水线,现在,企业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帮助无人矿卡能够精准识别障碍物,应对各类复杂作业场景。
驾驶员坐在操作台前,通过遥杆和按钮操控着无人矿卡。资料图片,企业提供
临工智慧矿山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运维工程师王升金说:“对无人矿卡使用一键发车,它会从停车场直接行驶到挖掘机前面,我们只需要规划好路线,车辆就完全可以进行自动转弯、上坡、掉头、卸载。”
将生产环节中的各类信息转化为数据模型,背后也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眼下,这家企业在伊吾县规划的1000P数算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无人矿卡、智慧化矿山,是伊吾县算力在各领域场景应用中的一个缩影。现在,算力应用正在向政务、基层治理、农业等领域延伸拓展。
眼下,伊吾县盐池镇1.58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通过伊吾县数字农业农村平台,伊吾县俊发合作社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可以精准监测农田状况,并同步完成浇水等农事操作。合作社负责人齐江表示,6000亩小麦所需人力已从10人减少到5人,预计9月20日前后进入收获期。“去年亩产480多公斤,今年预估在550公斤左右,总收入可能增加40万元左右。”齐江说。
伊吾县算力中心效果图。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宏建摄
以绿电赋能算力,以算力驱动产业升级,伊吾县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副院长李潮表示,作为国家新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新疆的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下一步发展都需要人工智能大力支持,助力各产业向高附加值端快速发展,算力互联网建设前景可观。
记者手记
当绿电邂逅算力,当“东数”对接“西算”—一方热切需求,一方丰裕互补,双方互利共赢。凭借连片的光伏板、林立的风力发电机,再通过纵横的能源特高压线路,新疆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蹚出一条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绿色算力发展之路!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田玉、帕哈尔江
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