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赋予新疆在国家全局中“五大战略定位”,为新疆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市,以其沧桑巨变,生动诠释了新疆7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
伊州城区航拍。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普拉提摄
进入新时代,哈密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以昂扬姿态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哈密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从“亿级”到“千亿级”的历史性跨越。1955年,哈密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13亿元,人均GDP仅163元;2024年,哈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4.4亿元,人均GDP攀升至16.2万元,分别增长873.2倍和110.7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7.1%。
市委副书记、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介绍,70年来,哈密聚焦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不断加快产业化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农业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由重生产功能向重生态功能转变,以“哈密瓜IP”牵引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国家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是“疆电外送”重要枢纽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火电打捆外送基地,第二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由传统产业、传统模式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24.1亿元,较1955年增长5386.7倍,年均递增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02.6亿元,较1955年增长1576.6倍,年均递增11.3%。
国家电投集团新疆哈密有限公司石城子光伏电站。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7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哈密市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路网、电网、航空网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G30、G7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实现县县通高速;兰新高铁、将淖铁路、G575东天山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铁路实现多线联通,“和谐号”动车组飞驰哈密大地,极大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24条空中航线连接疆内外,哈密伊州机场、巴里坤机场建成投运,“距离枷锁”被彻底打破,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运转。能源基础设施更是实现了从“末端电网”到“桥头堡”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哈密已建成并网电力总装机规模达348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高达67.8%,稳居全疆首位。作为“疆电外送”的重要枢纽,哈密绿电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郑州、重庆等内地城市,点亮了千里之外的万家灯火,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老爷庙至巴里坤公路。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吾拉木江·热依木说:“70年来,哈密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和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2024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980元、25828元,分别是1978年的140余倍、200余倍,2012年的2.5倍、3.1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从1955年的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各族群众在公园里休闲娱乐。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嘉慧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吾拉木江·热依木说:“回首过去是波澜壮阔的史诗,展望未来是激动人心的远方。踏上新征程,哈密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改革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坚定信心决心、勇于攻坚克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作出哈密贡献。”
文丨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玉 麦麦提·玉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