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正在作业。融媒体中心记者克衣木·卡德尔摄
眼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南湾村的春油菜高产示范田迎来收获季。经过权威专家组实收测产,“新油26号”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25.3公斤,刷新了当地油菜种植的历史最高纪录。
近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组成专家组,对这片由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联合打造的示范田进行测产。
专家正在测产。融媒体中心记者克衣木·卡德尔摄
专家组携带测亩仪、水分测定仪等设备开展工作,先对136亩示范田进行精准测亩,再抽取样本检测籽粒含水量,全程严格依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油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推进,确保测产过程规范、结果真实可靠。
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王晓春说:“通过近年来连续的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了‘新油26号’,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并且非常适合巴里坤县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
奎苏镇南湾村巴里坤龙翔粮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化雨说:“目前来看,从种植到长势各个方面都特别乐观,政府补贴力度也比较大,产值要比传统种植的品种好很多。”
地里等待收割的油菜籽。融媒体中心记者克衣木·卡德尔摄
据介绍,巴里坤县是新疆春油菜核心种植区,油菜是当地农业传统支柱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过去,当地主要种植传统油菜品种,受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限制,平均亩产长期维持在170公斤,产量提升缓慢,且传统品种抗病性较弱,易受气候影响,种植效益难以实现大幅突破。此次示范田选用的“新油26号”,是经多年品种筛选试验确定的适配品种,结合种子包衣、水肥一体化、“一促四防”等先进技术,最终实现高产。按国家标准14%水分含量折算,该品种平均亩产达225.3公斤,较传统品种亩产提升超25%,籽粒含油率48.02%,符合双低油菜品质标准。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东海说:“油菜不仅是一种油料作物,还是可以实现一二三产很好结合的作物,既能用来榨油、作饲料,还可以作为蔬菜采摘、蜜蜂采蜜及观花旅游,用途非常广泛。”
当前,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将“新油26号”及配套栽培技术列为重点推广项目,计划以高产示范田为样板,组织周边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扩大种植范围。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克衣木·卡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