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要闻动态

哈密工业投资前三季度跑出34.0%增速

发布时间:2025-11-06
来源:哈密零距离
访问量:
打印
分享:

作为新疆重要的能源基地,今年以来,哈密市以工业投资为“主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加速构建以电力为引领、多能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哈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哈密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0%。

哈密市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11月3日,哈密市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镜场一次性设备安装完成并进入调试阶段,为年内实现投运创造了条件。

项目由大唐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作为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基地项目,其总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具体构成包括10万千瓦储热型光热发电(储热时长8小时)和90万千瓦光伏发电,还配套建设了220千伏及110千伏升压站各1座。

为实现年内项目投运的目标,建设单位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大唐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魏泽鹏说:“通过在项目现场增加工作人数和工作时间,提高进场的安装效率,预计11月30日开始首次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工作。”

工人正在调试设备。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光热发电领域,采用先进的熔盐储热技术,储热时长达到12小时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夜间和阴雨天气等不利条件下也能实现持续电力输出,极大地提升了项目供电的可靠性。光伏部分则选用了转换效率超过22%的高效组件,配合智能跟踪系统,能够根据光照情况自动调整角度,大幅提升了发电效率。

魏泽鹏介绍,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为我国在该领域积累宝贵的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促进反射镜、集热管、储能系统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项目投运后,平均年发电量将达22.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2.7万吨。

展厅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研发、制造、服务与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品维护中心基地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该基地建成后,将有效提升矿山物料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助力智慧矿山和绿色矿山的建设。

太重(新疆)销售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朱龙龙说:“计划年底基地全部建设完成,明年投产,设计有备件库,届时还可提供车辆维修保养、备件供应、车辆改造等服务。”

据了解,该公司围绕哈密及新疆探矿、开发、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持续优化产品组合。液压挖掘机、智能工程起重机、新能源智能叉车以及矿用带式输送机等产品,正逐步在新疆实现规模化组装、销售及维护。

产品展示。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今年以来,哈密市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哈密至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条湖一号煤矿等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快、推进有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0%。

哈密市还大力推进风电关键部件和成套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现代煤化工、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着力促进龙马集团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华建天恒大功率高端齿轮箱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致力于打造全疆乃至西部地区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中心。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玉 郭子毅 通讯员 徐芮

相关信息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