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追求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环保事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哈密。
位于人民路大桥两侧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资料图片)
全民健身文化公园是哈密河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项目的重要部分之一,于2023年5月再次完成提升改造工作并对外开放,公园的环境、设施和智能化服务相比之前有大幅提升。
市民张淑丽说:“公园的改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夏天绿树成荫,空气也特别好,我们在这儿锻炼很开心。”
3月14日,记者在伊州区全民健身文化公园看到,市民们正在散步、健身、跳广场舞。
市民在新改造的健身公园内打羽毛球。融媒体中心记者 仲银堂摄
市民正在健身公园健身。融媒体中心记者 仲银堂摄
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于2019年启动实施,于2023年完工,项目总投资7.04亿元,总面积5300亩。生态修复后的哈密河两岸呈现出“推窗见绿、开门即景”的美丽景色。4年来,哈密市坚持增绿为民,加快哈密河绿洲生态恢复,构筑起了哈密城区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生态恢复带来民生福祉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在借助多元举措,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能源集团大南湖电厂位于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承担着哈密市区供热职责,拥有高钠煤掺烧、等离子无油点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并且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供热设备及控制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工作人员正在监测环保设备运行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仲银堂摄
国家能源集团大南湖电厂党总支书记、厂长李建明说:“公司供热的两台机组分别于2016年、2017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完成机组低氮燃烧器改造,2023年完成煤场全封闭改造,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脱硫废水零排放,是新疆区域首批组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节能环保改造项目,也是疆内首家燃用高碱劣质煤通过环保验收和认证的项目。”
此外,大南湖电厂持续加大环保方面的管理力度及环保投入,将生态环保理念传达至每一位职工,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生态环保管理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李建明说:“2024年,公司计划重点实施锅炉、脱硫、脱硝、电除尘、灰场等环保设备综合治理、提效升级为目标的9个技术更新改造、科技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环保治理设施的稳定性、可靠性及污染物处理能力,为哈密市环境改善尽到企业应尽的责任。”
在伊吾县三塘湖—淖毛湖风区,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装机容量6.4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安全运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资料图片)
2023年,哈密市紧扣自治区党委赋予哈密“一标杆两典范”总体定位和市委“123456”发展思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绩效考评综合评价为优秀,地表水及集中式饮用水质量监测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土壤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安全,声环境较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均为100%,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成功申报入库7个中央生态资金项目,其中3个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实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落地“零”的突破,成功申报国家级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哈密市民在位于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全民健身文化广场上跳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资料图片)
哈密市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副科长张宏彬说:“2024年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哈密市饮用水源地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哈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哈密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实施《哈密市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来源解析项目》科学分析哈密市城市大气污染成因,精准查找工业、沙尘、建筑工地、机动车尾气等污染贡献和污染强度,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实施编制《哈密市‘美丽河湖’创建申报方案》,创建石城子河省级及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力争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美丽哈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里也木古丽·艾赛提、仲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