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依托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把算力经济的发展作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积极抢抓“东数西算”、数字丝绸之路、中国(新疆) 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先进计算集群和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建设,经过近半年的建设,取得了标志性重大进展。
哈密(伊吾)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基本建成,具备上线运行条件,实现了哈密市算力产业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迈出了能源算力融合发展的坚实一步。
哈密(伊吾)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基本建成。融媒体职工心记者 郭子毅摄
算力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新概念,将传统的电力基础设施与智算能力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通过建设高效、绿色的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数据推理和分析能力。
4月23日,在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套红色教育与算力经济融合的党员教育产品。
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算力与计算服务研究所副主任杨耀东说:“我们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数字人的技术,在党员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和示范。现在我们制作了一个AI伊算古丽的数字人,数字人是领导干部学习算力经济的一对一的专属老师,在学习算力经济课程内容的时候,有问题都可以直接跟她一对一地进行问答。”
最新设计研发的智能AI模拟系统正在试运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哈密市自去年10月份成立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以来,作为哈密市抢抓“东数西算”重大战略性机遇、导入高端科教产业资源、推动数算电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建设能源基地与算力基地的知识智力支撑、要素资源池、双招双引参谋部、协同创新平台和运作协调单位,全程聚焦哈密(伊吾)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建设,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咨询、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
杨耀东介绍:“项目已经初步完成了建设,所有的超算、智算、计算设备已经到位了,伊吾县和前山乡、淖毛湖、盐池镇,各个算力网节点的线路已经打通,网络节点的机房设备已经装好了,与重庆、郑州也在做跨区域算力的调度测试。”
据悉,1P算力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500台高性能电脑的算力总和。伊吾县拥有丰富的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又在天山北侧,常年低温凉爽,很适合建设大规模的智算中心。
机房设备已完成调测投入运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项目依托伊吾县先进计算集群集合智算、超算和通算能力,以算力网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视联网创新应用和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成三网一体的算力网建设新模式。上线算力网典型应用模块,提供算力入户、入企、入园、入校的“四入”服务,形成算力网建设和应用服务相关团标。
新建成的哈密(伊吾)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一期总投资9700万元,按智算、超算、通用计算全类型进行配置,是集展示、教学、研学、计算为一体的先进计算机示范区。当前,正在伊吾规划建设算力经济创新示范区,以能源资源优势吸引在人工智能领域对高能耗有需求的大模型、科学计算、元宇宙等前沿企业及高端人才,不断加快算力经济新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一期项目建设具有智算128P,正在和北京、重庆、郑州等地多家公司积极对接测试。与此同时二期项目也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已签约落地6000P,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而且未来规模有望达到20000P以上。
据了解,该二期项目总面积在35000平米,共2650个机柜,总投资7.65亿元,拟建设包括图形推理、大文化在内的多个千卡集群,包括政府服务板块、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为中东部城市政府提供数据冷备份,国家算力创新板块,打造国家芯片粹炼厂,开展芯片淬炼参数调优、应用打磨和生态建设等工程作用,助力国家攻克新难题,市场服务板块面向科研产业,用于提供计算服务。
为了提高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能源的供应能力,二期项目建设中配置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和电力资源,从而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我们将在产业园区里建造220千伏变电站,通过绿电给产业园区供足够的绿电,采用源网荷储的形式,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标准,逐步向国家80%的绿电配比相匹配。”新疆数算电科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常好说。
2023年,哈密市充分发挥电力资源优势,会同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创,主动谋划构建郑州—庆阳—哈密城市算力网实验场,研究启动数字丝绸之路算力先导区建设规划和数算电产业发展规划。4月11日,哈密市召开新质生产力重大产业招商签约大会,现场签约算力产业投资项目有6个,总投资额达210亿元,为算力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潮说:“未来两三年,我们会在伊吾县打造算力经济产业园区,容纳五、六千名在算力经济领域的年轻人才,形成在天山脚下的一个创新园区,预计会形成30至50家创新型企业的产业生态,做到上万P的以智算为主的算力规模。”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田玉 郭子毅 杨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