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厅党组决策部署,按照“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从严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筑牢政治忠诚,凝心聚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理论武装常抓常新。局领导班子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重点内容的学习贯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发挥局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督学作用,认真安排组织学习和理论研讨,全年共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2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10次,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前进方向、强大动力。
二是抓重大任务不折不扣。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企业巡查、“打非治违”、打击洗洞盗采金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已全部落实整改。持续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检查,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完成伊吾县北山胜利峰崩塌防治工程,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截至目前,全系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二、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及时提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并通过厅审查。组织完成中心城区老城区、西部片区控规暨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组织完成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1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哈密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待“三区三线”正式发布后,开展上线试运行。健全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制度,制定出台哈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专家委员会工作办法,全年组织召开规委会、专题会、专家会、内审会30余次。
(二)要素保障支撑有力
加强重点项目保障,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按照“最大程度函告审核、最快速度并联审批、最优限度容缺受理”要求,完成268个重大项目、5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6亿元,增长17%,提供坚实用地保障。全年共核发预审与选址意见书208个,面积3500.15公顷;已取得批复建设用地119个,总面积3953.98公顷。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全年出让建设用地170宗,面积1792.75公顷,成交价款20.95亿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完成矿业权勘查开采公示信息核查工作。成立矿业权出让审查工作小组,紧盯产业需求,不断完善矿业权出让审批程序,有序推动矿业权出让。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矿业权出让,收取权益金1152.79万元。
(三)耕地保护更加严格
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保护好耕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三区三线”的划定要求,全面划定我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对基本农田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落实位置,做到图、表(册)、实地一致。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利用国土调查云,实地巡查、无人机等多种方式,加强耕地保护预警。规范用地审批、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临时用地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节约集约用地、规划选址等监管政策,并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违法占耕地问题发生。
(四)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监管力度,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地核查79家,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哈密市矿山矿容矿貌整治工作,完成生产在建矿山矿容矿貌整治方案制定42个。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两上两下”核查工作,确认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461个。完成伊吾县前山乡S302省道沿线废弃采坑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和7家矿山绿色矿山创建。
(五)执法监管成效明显
扎实推进2022年国家下发土地矿产图斑的核查工作。加大日常巡查检查,严肃查处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单位、个人依法依规用地、用矿。专项工作落实落细,巩固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成果,持续开展“回头看”排查工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严格落实“四项机制”有效遏制新增问题,2021年至今全市未发现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配合住建等部门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六)深化改革推深做实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矿业权“一网申报”系统应用,实现测绘作业证办理、矿业权审批登记“跨省通办”。规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管理,制定并公布哈密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豁免”清单(涉及14个项目)。深化矿政“放管服”改革,减少压覆矿查询层级,实行出让合同到期矿山出让收益金预评估制度,提升审批和服务效能。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实现房产交易,税务征收,不动产登记“进一个门,排一次队,交一套资料”的服务模式。针对“二手房交易”等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将办结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建立完善“房屋交易登记+水电气暖”同步过户、金融机构“不见面抵押”模式,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提高登记人员业务素质、规范工作流程,积极探索“党支部+”的模式,促进登记质量和作风双提升。截至目前,线上累计办理业务8690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048件,同比增长13.71%,办件量居全疆前列。 采取“不见抵押”模式登记2647件,抵押金额20.26亿元。开展上门暖心服务113次,快递不动产权证333件,不断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兵地深度融合。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是一家思想,加强哈密市、兵团第十三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互审互评、三区三线等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审机制,对跨兵地规划建设项目实行选址、用地等联合审查,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核发跨兵地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6个,总面积124.86公顷。全力支持兵团深化改革,协助十三师新星市开展行政区划界线核实确认工作。
(七)基础工作扎实稳健
不断提升测绘服务保障和监管水平。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并通过自治区级验收,主要数据成果已在哈密市政府网站发布。完成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及测绘地理信息和测绘质量“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工作。组织实施伊州区主城区(213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12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履行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编制完成2022年度哈密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按照厅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数据更新汇交,伊吾县工作成果已通过市级质检,数据已汇交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系统研究和指导。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认真落实“抓班子、带队伍”职责,全年组织开展警示教育8次,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81条,制定整改措施30条。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组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年召开党组会8次,局长办公会6次。全力配合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和市委巡察工作,压实整改责任,做实“后半篇文章”,班子凝聚力持续增强。
三是推进法治建设。围绕自治区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认真履行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各项任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在全国地球日、测绘日、土地日、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自然资源政策法规宣传宣讲9场次,组织全系统法治学习培训20次、邀请专家授课4场次,不断提升队伍法治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业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需进一步拓展、完善。二是“本领恐慌”较为普遍。自然资源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强,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政策水平还需进步提升。三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在加强干部日常监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还需要抓实抓细。
五、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健全“多规合一”体系,推动规划管控提质增效。突出规划管控作用,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编制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统筹推进镇、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并接续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配合中建科加快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优化老城区、西部片区、石油基地西片区控规,并适时完成报批。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和监督系统建设运行。
(二)坚持“节约优先”战略,推动要素保障提质增效。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下发的用地要素保障政策,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应保尽保。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落地实施,合理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用地。继续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规范矿业权审批管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加快推进钛铁矿、白云岩、石英石的找矿力度,夯实资源保障基础。积极与厅协调对接,做好三塘湖、淖毛湖矿区内煤炭资源配置,保障优势资源与哈密下游优势产业相结合。
(三)形成“真抓严管”常态,推动耕地保护提质增效。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全面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根据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带坐标逐地块落实保护面积、位置,并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牌。严格落实“双平衡”制度,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日常监管,严格控制设施农用地建设和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四)树牢“绿水青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提质增效。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全力做好生产在建矿山矿区环境专项整治任务,压实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恢复”的责任义务,认真完成闭坑、关闭矿山的治理恢复和验收工作。根据厅下达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分解任务,有序推进治理恢复各项工作。
(五)强化“数据成果”应用,推动基础工作提质增效。加强调查监测工作,组织完成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2023年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联合林草局开展2023年哈密市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加强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开展2023年度市级管理托勒库勒湖、巴里坤湖、哈密河、柳条河、哈密翼龙-雅丹地质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督促指导区县落实2023年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各项工作。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更新和城镇登记现势数据入库汇交。
(六)突出“便民利企”导向,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用地保障效率,精简用地报批层级,实行县市直报,不断优化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全面推进不动产便民利企改革,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和素质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拓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打造不动产登记“哈密品牌”。
(七)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推动执法监管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哈密市“一规划两纲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法治工作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卫片执法工作,严格落实“月清、季核、年度评估”要求,结合日常巡查,及时制止、严肃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自建房、扫黑除恶、历史遗留违法违规建筑物处置等问题。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及时有效解决行政争议。
(八)落实“抓早抓小”要求,推动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突出源头治理,积极主动排查化解矛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突出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网络,加强与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转发预警预报信息。加大隐患点巡查检查力度,加强对受威胁对象的宣传培训,及时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能力。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监管,开展矿山巡查检查,严厉打击偷采盗采,超层越界开采行为,确保全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九)发挥“党建品牌”效应,推动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长期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抓实抓细主题教育,严格巡察整改,确保市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高标准逐项整改落实到位。深入开展“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四个合格”党员队伍创建,不断提升党支部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准科学选拔任用干部,理顺干部管理机制。常态化加强作风建设、党章党纪党规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深化以案促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