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哈密市西部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已获哈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就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政府批复
《哈密市西部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已于2025年3月19日获哈密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规划范围与规模
规划范围西起雪莲路、哈罗公路,东至七一大道,南至瓜香大道,北至中原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9.89平方公里。规划区总居住人口规模约6.7万。
三、目标定位
承载着城市级公共服务功能的新都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区建设的样板区。
四、规划策略
规划通过配套强化、交通优化、环境美化、城市靓化四个举措,营造新区拴心留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一)配套强化,建设现代品质之城:加大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打造现代品质之城。
(二)交通优化,建设高效畅优之城:强化新老城交通连接,优化新区道路网络,建立完善的慢行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打造高效畅通之城。
(三)环境美化,建设绿色园林之城:注重新区生态空间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网体系,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园林之城。
(四)城市靓化,建设繁华现代之城:运用城市设计手段,从平面空间、高度空间、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引导,营造现代化的城市新区,打造繁华现代之城。
五、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一)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极带动”的空间结构。
一个中心:统筹城市资源,强化业态引导,围绕市民广场,打造哈密新都心。
两条轴线:依托伊州大道的东西发展轴、从现状市民广场向南北延伸的南北中央轴。
四极带动:通过哈密文创园、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哈密新校区、市民服务中心、哈密二中等大型项目带动西区发展。
(二)用地布局
规划总用地面积989.16ha,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53.60ha,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96.41%。
1.居住用地与社区生活圈规划
鼓励建设“嵌入式”多民族居住小区,形成共居、共建、共融,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将西部新区核心区划分成3个15分钟生活圈、9个5分钟生活圈和若干居住街坊,健全各级配套设施,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中心。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引导市、区级大型公共设施向西区集中,将西区打造成为承载着城市级公共服务功能的新都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体现“高端化、特色化、便民化”的原则,中原文化馆、室内体育馆等主要设施沿伊州大道、南北中央轴线布局;依托哈密文创园打造弘扬、展示哈密特色的公共空间;社区公建结合15分钟生活圈中心设置,提升社区活力。
完善西部新区教育设施规划布局,保留哈密二中、豫哈实验学校及3所现状幼儿园,新建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哈密新校区,新建2所初中、2所小学及6所幼儿园。
六、道路交通规划
构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的路网系统,形成“三横三纵”的主干路网系统,“三横”为中原大道、伊州大道、瓜香大道;“三纵”为鸣沙山路、丝绸大道、七一大道。重点加密十字轴等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街坊支路网,基于新疆地方特点保留居住地块大街坊、大社区的格局,并预留通道,西部新区路网密度为6.3km/km²。
七、生态空间与绿地系统规划
市民广场南北延伸打造景观中轴:以市民广场为基础,结合新区中央轴线将绿化景观空间南北延伸,打造绿化景观中轴。
结合道路两侧绿化构建生态绿网:沿路构建“三横、五纵”绿化网络。三横为中原大道、伊州大道、瓜乡大道;五纵为鸣沙山路、胡杨路、红柳路、丝绸大道、七一大道。
结合南北中央轴线设置城市综合公园,结合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布局,规划设置3座社区公园。
八、市政设施规划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对供水、排水、燃气、供电、供热、环卫等要求,统筹优化各专业系统,完善各类设施布局,充分预控设施用地。
九、城市设计
(一)目标
整合西部新区特色空间要素,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风貌引导,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区建设的样板区。
(二)更有活力的新区
1.沿十字轴打造活力空间走廊:公共服务功能沿伊州大道、南北中央轴线布局,形成人气最集中、最有活力、最佳形象的展示区域。
2.十字轴交叉口,围绕市民广场,打造最具活力的24小时核心:围绕市民广场,设置中原文化馆、室内体育馆等市级公共服务功能,成为集旅游观光、公园休闲、文体活动、商业购物、商务办公等公共活动集聚的场所。
3.15分钟生活圈中心+沿路公共设施活力带,让整个空间充满活力:结合生活圈设置三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心;通过翰林路等生活性道路与城市公共轴线、哈密文创园、铁职院哈密新校区、市民服务中心等人流量大的节点联系。
(三)更具魅力的新区
1.城市空间引导
(1)整体空间构想
强调十字轴空间与形象的塑造,以集聚的高层建筑与大开大合的景观空间为特点。适当降低十字轴周边建筑高度,形成从铁职院哈密新校区等低空间向城市轴线高空间的自然过渡,避免空间突变。
(2)东西轴线引导
伊州大道沿线东段以已建项目为主,天际线重点考虑已建项目与新建项目的协调。西段通过整体高度控制,塑造有韵律的天际线,建议市民服务中心周边、西入口门户(楼兰路交叉口)形成路段的最高点。
(3)南北轴线引导
控制中轴空间的建筑高度(绿色景观中轴及沿线地块建筑高度低于与其相邻的外侧建筑高度),打造开敞、共享的都市景观绿谷。面向绿带绿轴景观空间,建筑退台设计,丰富空间层次,增加室、内外的空间过渡,引导人流活动、视线朝中间集中,让核心区充满活力。
2.建筑彩色指引
确定西部新区核心区“暖灰米调、棕褐点睛;清雅温润、时尚新区”的色彩总体定位。以米灰色为主色调,高层建筑裙房(底层部分)、建筑出入口、小体量公建等可采用棕色、咖啡色点缀,烘托氛围。并采用分区、分片通则性的控制引导,强调整体性。
分区 |
色彩印象 |
色彩氛围 |
色彩引导 |
十字轴空间 |
雅致银灰 |
清朗、简洁、摩登的现代感 |
以办公、商业等一些公建为主,冷色调的铝板、玻璃幕墙等材料运用较多,建筑色彩体现雅致银灰的氛围,突出现代感。 |
居住建筑 |
沉稳米灰 |
平静舒适、温暖和谐的现代感轻奢感 |
墙面以米灰色涂料(或石材)为主,底部1—3层、点缀色可用棕色、咖啡色,体现轻奢感。 |
社区中心 |
柔和暖灰 |
既亲切、又热闹的舒适感 |
强调建筑单体配色的和谐,可以采用暖灰偏黄,建筑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可采用棕色、咖啡色点缀,体现舒适感。 |
铁职院哈密新校区 |
底蕴棕褐 |
庄重、高雅、大方 |
强调色彩整体统一,保持分区内整体色彩基调,可采用暖灰米黄 |
3.建筑风格与立面材质引导
(1)公共建筑
A、高层办公、酒店、培训类建筑
建筑材料:鼓励采用石材、金属、玻璃幕墙等作为主要饰面材料,玻璃幕墙立面效果应以反射天光为主,禁止使用黑色、金色、绿色、红色、蓝色等过于艳丽的玻璃幕墙材质或金属板作为主要饰面材料。
风格特征:突出现代感。
B、商业休闲服务类建筑
建筑材料:石材(或大块面砖)、玻璃幕墙。
建筑色彩:宜采用棕色、咖啡色等暖色为主,烘托热闹的氛围,运用对比(材料、色调、虚实)等手法突出入口等标志性空间的可识别性。
风格特征:体现时尚感。
C、文化教育类建筑
建筑材料:混凝土石墙加涂料、铝扣板,朝向主要景观面有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局部适当采用百叶窗来装饰。中小学校用房尤其兼顾学生安全性。
建筑色彩:立面宜以暖灰米黄为主;
风格特征:体现文化性。
D、哈密文创园
应追求复古工业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对原有工业设施,应尽可能保留其工业原貌,并允许适当做旧;对保留升级的工业厂房,应在不破坏原有主体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细部处理,优化立面结构,引入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对园内新建公共服务设施,应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辅以红砖、石材等传统建筑材料,与保留工业厂房相协调。
(2)居住建筑
建筑风格:建议以新古典主义风格或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彰显住宅品质。
建筑材料:以米灰色面砖、真石漆等作为主要饰面材料,有条件的项目可采用干挂石材;底部1—3层、点缀色可用棕色、咖啡色,体现轻奢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