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内容,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按照市委“123456”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着力为哈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报告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项目驱动,加速成果转化。把科技项目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工业类项目立项8个、农业类项目9个、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能力提升专项7个、消防能力提升专项1个、科技特派团专项2个。大力引导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2项、财政资金支持5955万元。
二是人才强市,集聚创新智慧。认真组织开展“科技人才领跑工程”、“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项目,及时发布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力引进和集聚科技人才、团队,共有1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2个科技领军人才、8个科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支持,共支持财政资金1850万元。同时,加大对本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共举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R&D投入统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合同交易登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24期,共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平台建设,拓展创新空间。将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作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哈密分院在新疆铁道与能源职业技术大学(筹)挂牌成立,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富油煤精深加工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新疆镁基新材料及冶炼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科研创新平台被新认定为2024年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1家,新增自治区企业实验室1家。做好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持续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培育、跟踪服务及考核评价。截至目前,全市备案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其中自治区级1家,市级3家),星创天地12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家,市级9家)。
四是科学普及,提升科技素养。圆满完成2024年第十一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哈密赛区)暨第七届哈密市创新创业大赛,131个企业项目报名参赛,14家企业入围自治区赛,2家企业入围国家赛,其中:新疆众友蒲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华钛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新疆众友蒲汇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优秀奖。举办以“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市共开展科普活动280余次,捐赠图书、光盘、宣传册等资料2000余份。开展“第八届新疆科普讲解大赛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哈密赛区选拔赛,并选拔出4名优秀选手参加了自治区半决赛和总决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广泛组织“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等农业技术人员进农户、入棚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共组织开展培训86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5260人次;现场指导服务516场次,服务农牧民群众421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技素养,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五是科技援疆,汇聚创新资源。河南省科技厅与自治区科技厅签订了《科技对口援疆创新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新路径。推动河南科技援疆服务中心建设,协调河南省科学院在哈建设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支持河南省农科院、豫地科技集团在哈密建设科技小院、应用推广基地、地质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协调河南省科技厅在2025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指南中增设援疆项目,推动河南省科学院启动实施首批科技援疆专项,争取河南援疆前指列支援疆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援疆项目。协调在河南科技服务综合体开设科技援疆专区,面向哈密创新主体征集各类需求,近30项创新需求和技术难题已经录入系统。邀请徐红星院士、张新友院士到哈密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在哈密设立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新疆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要部署上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要求,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切实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发挥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抢占科技发展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持。
2.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进高、高变强”的多层次、分阶段、梯进式培育体系,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
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对接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常态化服务科技企业,探索科技贷、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摆脱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做到应评尽评、应入尽入。
3.加强载体建设,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指导、支持伊吾县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加大在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要素、打造科技特色产业方面的工作力度,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导有关单位申报自治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开展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2025年重点支持富油煤科创园、哈密瓜重点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哈密分院、哈密钛基新材料研究院、伊吾云上丝路融合算力技术创新中心五大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争创自治区级孵化器1家。
激发技术市场活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兑现奖励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服务。2025年,力争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突破1.8亿元。
4.突出项目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科技经费引导撬动效应,增强市级科技项目实施效益。做好科技项目的调研、培育、把关和推荐服务,精准推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动落实“新疆哈密高—富油煤分级分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新疆哈密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服务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重点跟踪对接中国科学院“AI+现代煤化工”和储能两个重大攻坚专项,推动项目在哈密落地实施。
5.优化人才服务,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做好科技人才工作。紧扣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实施“科技人才领跑工程”、“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支持”工作,大力引进和集聚科技人才、团队。
做好自治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推荐工作。有序推进自治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深入企业进行“2+5”重点人才计划政策解读,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人才项目申报,争取更多高层次人才入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人才队伍。
6.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提高科技惠民能力。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拔范围、完善科技特派员考核、退出机制,优选爱岗敬业、有意愿的同志进入科技特派员队伍,鼓励种养殖大户、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总数突破200人。
增强科技宣传能力。扎实开展科普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前谋划、积极筹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培育、支持,营造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组织科技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西安“农博会”等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影响力的科技交流会展活动,深度参与科技成果推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报告撰写”、“企业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项目管理”、“科技人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以及相关税收优惠、培育奖励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年内举办不少于20场次(期)的科技培训,有效提升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率、参与率。
哈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1月24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