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一)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提出“2+N”供销改革发展思路,努力推动我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落实“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用好合作发展基金,完成改造提升基层社3个,新建农村供销综合服务社20个,改造提升农村供销综合服务社3个。
(二)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保供行动。深入各区县、乡镇梳理种植大户名单,走访入驻哈密市域内重点项目工程、工矿企业,对接农副产品供应需求,供应各类物资需求。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巴里坤县社积极与村集体合作,推进建设高标准化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盘活闲置设施农业大棚,推动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深度融合。
(三)畅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建联农助销、便民服务平台。积极拓展田间蔬菜直采直供工作,有效搭建“你种我销,你养我卖”销售平台,减少流通环节和费用,降低农副产品价格,发挥直销店稳定“菜篮子”的重要作用。在市场供给出现价格波动时,实行农产品托底助销工作。二是改造基层服务站点,开展“供销+金融+N”为农服务综合试点工作。与中国农业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把基层供销社打造成集农资销售、农牧业生产保险业务、金融、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
(四)拓宽外销渠道。一是借助展会影响力。组织参加香港、北京、亚欧博览会等10余场次产销对接会,实景实物展现了哈密市农特产品的优势特色,为哈密市农特产品走向全国打开了销路。二是借助援疆力量。建立豫哈供销系统联系机制,与郑州市、驻马店市、安阳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郑州联华连锁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展销专区及市级专区。三是借助节日节会。将农业丰收节点与城乡市场相结合,参加哈密瓜节、左公文化苑植柳日农产品展示,组织第二届“豫见新疆”农特产品交易会、左宗棠凤凰大营供销集市“供销巴扎”活动,为企业拓宽市场、搭建农产品销路,有力促进了农特产品的销售。
(五)推进制度建设,赋能企业发展。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日常工作。建立完善联合社“三会”制度,2024年4月召开了市供销社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哈密市供销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主任、监理事;指导督促县区社召开社代会。二是监督管理全程跟进。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暂行办法、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对企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规范。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社有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资产信息档案,实现社有资产的动态监管。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监督社有企业对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整改。三是开展审计、清产核资工作。通过第三方审计清查,摸清资产,合理评价经营管理情况,推进规范管理,合规运行;建立资产、债权债务台账实现清单管理。四是清理遗留问题。推进僵尸、亏损企业的清理,清理盘活社有资产,化解债权债务,通过评估租金及公开竞租的方式,提升资产租赁收益。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人才结构。遴选、调任、引进年轻干部,基层社吸纳农业能人,充实供销社力量。二是注重人才培育。积极配合自治区社落实“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工程”,基层社主任培训全覆盖;联系中华供销总社培训机构,对接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派出青年骨干力量参加各类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履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社改造提升建设用力不足。基层供销社与市供销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信息传达与业务协作存在滞后性。部分基层社管理薄弱,人员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供销社发展需求。
(二)社会化服务力量不足。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经营模式过于单一,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特别是在农资供应、农民的日用品采购等方面缺乏抓得住、用得上的载体平台。全系统发挥党建引领,共建组织、项目、平台、队伍等作用不明显。
(三)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高。人员结构断层、专业水平低等问题更加突出,缺乏既懂农业、又懂商业运营和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稳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大对薄弱基层社的扶持力度,新建和改造服务设施完善的基层社。强化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权联结、业务合作,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巩固发展农资供应、棉花监管库、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对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对再生资源园区的项目谋划和推进。
(二)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利用援疆机制,争取智力支持,优化传统业务模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农资供应的精准性和农产品购销的效率,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完善治理结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基层供销社的指导与扶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促进基层社规范化发展。持续健全完善“三会”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资产,提升社有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强化对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的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系统实际,采取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配强基层供销社主要负责人。通过从社有企业中优选和在基层社中推选等方式,从系统内部选拔懂经营、会管理、作风硬的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基层社“一把手”;同时采取面向社会招聘、吸纳农村能人等方式,引进系统外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多管齐下,致力打造一支供销社的专业人才队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