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坚持以“强体系、提能力、增活力、优服务”为主线,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能力现代化
(一)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规范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积极向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申报2023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需求计划35名,其中本科生32名,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免费医学生22名。依托自治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项目,陆续选派54名全科医师、乡村医生等人员赴浙江杭州、乌鲁木齐等地学习,分批对全市110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鼓励医务人员攻读研究生学历等方式引进人才,并提供奖励补贴、科研资金、发展平台等全方位支持。继续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扩大全科医生队伍。组织全市医疗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2023年度申报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7个,评审通过52项。
(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持续加强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能力,传染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职业病检查和诊断能力建设基本完成,职业病监测与监管更加有质有量,全市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共备案职业健康检查机构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1家、尘肺病康复点2家,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诊疗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重大传染病早发现能力。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规范做好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报告、监测,对聚集性病例及时预警分析、研判处置,有效阻断疫情扩散蔓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三)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伊州区人民医院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建设等建设和设备配备项目38个,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规范化发热诊室(筛查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救护车辆。目前,全市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5%;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筛查室)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巴里坤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工作,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2家基层医疗机构被自治区评为社区医院。
(四)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河南省和自治区的专家资源优势、丰富管理经验、先进医疗技术,开展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耳乳突改良根治术等新技术、新项目4项,提升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二是市级公立医院通过推进各种微创技术、设置日间诊疗中心、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和合理用药咨询等形式,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优势明显、专科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三是全面开展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建立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推动县域医共体规范化运行、同质化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023年选派92名业务院长、技术骨干下沉基层,开展手术示教12台、教学查房35次、师带徒19人、培训450余人次。四是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托管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为契机,哈密市中心医院与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全面提升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分级诊疗,推进体系整合化
(一)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哈密市建立了由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三师红星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三个网格医联体。由医联体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牵头单位负总责,并主动吸引6家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医联体。
(二)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以区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疾控及妇幼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组建医共体党委,制定医共体各类制度和权责清单,逐步健全医共体“人财物”统一管理机制,实现医共体同质化管理。牵头医院采取技术骨干定期派驻、以科包院、巡回医疗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科室共建、带教查房等活动,帮扶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现区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坐诊118场次1855人次,培训62场次1800人次。医共体内累计上转患者192人次,下转患者17人次。
(三)加强防治结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以传染病早期预警预测为抓手,持续提升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直报、分析研判能力。加大重点人群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筛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治效果。强化基础免疫力度,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保持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等重点地方病,基本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以治理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超标为主要任务,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强化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健康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各类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四)促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安宁疗护试点项目、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和二级及以上公立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项目,持续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服务。哈密市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北环路社区评定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市中心医院评定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中医医院项目,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并投入使用,全市打造中医馆示范单位7家,市、区县、乡镇、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在全疆率先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按病种付费,在陶家宫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康复试点工作,发展基层特色中医服务。充分发挥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优势,积极开展中药汤剂预防辅助治疗,给伊州区范围内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药汤剂共10.5万剂。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力开展中医药主题的宣传,累计开展义诊、巡诊25次,服务群众0.6万余人次,发放手袋、宣传折页0.3万余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