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让人没有防备又偏偏找上我?”
这是很多患癌人群的第一反应,其实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与日常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剩餐打包、双面用纸、淘米水浇花……许多勤俭节约的日常习惯值得提倡,而有些“节省”可能会给健康带来大麻烦,甚至增加患癌风险。
近日,话题#以为在节省其实是在养癌的行为#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一、食物发霉腐烂,切掉坏的继续吃?
面包长了小霉点,切掉霉斑照样吃。水果烂了一小块,挖掉腐烂的接着吃。这样“节省”真的划算吗?其实食物一旦发霉就已经被“污染”,可见霉斑的毒素早已悄悄渗透到了食物的其他部分,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就爱藏在发霉食物中!
健康提示:
购买新鲜食品,尽量少量多次。
少买提前切好的蔬菜或水果。
食物发霉,果断扔掉!
二、剩饭剩菜反复热,变味儿再倒掉?
吃不完的饭菜直接倒掉很可惜,有人会留到第二天吃隔夜菜,甚至菜不馊绝不扔掉,但你知道吗?剩饭剩菜在反复加热后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而且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医生表示常吃高盐、腌制食品、剩饭菜更容易被胃癌盯上。
健康提示:
每餐适量烹饪,避免剩饭剩菜。
如果有剩的,要尽快吃掉,剩饭菜加热次数不应超过1次。
三、木筷子长期不换,没断就能用?
很多家庭喜欢用木筷子,而且一用就是好几年。这样的“古董筷子”虽然用着顺手,但也容易带来健康隐患。木筷或竹筷用久了会开裂,缝隙里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尤其是黄曲霉菌和幽门螺杆菌,长期用这样的筷子吃饭等于天天和病菌打交道。
健康提示:
竹筷子、木筷子每半年更换1次。
洗完的筷子小头朝上、大头朝下晾干,避免发霉。
筷子专人专用,避免在家庭中传播细菌。
四、食用油不看保质期,吃多久都行?
油放久了也不变色,所以没有保质期?其实不然,开封3个月还没吃完的油,就会成为一个致癌因素。油脂接触空气会加速氧化,氧化和酸败后会产生一股“哈喇味”,这就是黄曲霉毒素污染,加热时冒出呛人的油烟容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健康提示:
食用油开封后要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
选择购买小桶装的食用油。
把油瓶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以延长保质期。
五、炸一顿、炒一顿,回锅油能用几顿?
很多人在煎炸食物时,为了省油,会把用过的油倒回锅里继续用。这样的做法看似节省,实则隐患重重。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及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反复用这种油高温烹调致癌物会急剧增加。
健康提示:
做饭时尽量避免使用回锅油。
剩油可以用来做葱油饼、花卷等面食,或者加在水里焯菜用。
六、厨房油烟不太呛,抽油烟机不用开?
为了省电,很多人舍不得用抽油烟机,平时能不开就不开,导致做饭时吸入大量油烟。厨房油烟含有苯并芘、二硝基苯酚等多种有害物质。不仅对人的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还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健康提示:
抽油烟机应“早开晚关”。
开火前就打开油烟机,炒菜后继续开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被充分排出。
以上节省误区你或家人中了几条?节省是一种美德但健康更是财富,拿健康当代价的“抠门经济学”只会让人得不偿失,速速转给你关心的TA,共同守护健康。
来源:食安中国
https://mp.weixin.qq.com/s/WQguKvfzuo72AMW9AQcI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