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南瓜、红薯、梨、柿子、栗子、香菇、秋刀鱼等应季食材陆续端上餐桌,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补充秋季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随着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变大,食品容易受潮变质,若处理不当,吃坏肚子的风险会增加。下面从常见秋季食材出发,讲清选购、清洗、储存、烹饪的安全要点,帮大家放心享受美味。
一、秋季常吃的食材有这些
1.根茎类:红薯、土豆、胡萝卜、白萝卜,富含膳食纤维和β胡萝卜素。
2.瓜果类:南瓜、梨、柿子、葡萄、无花果,能补充维生素C和果糖。
3.坚果种子:栗子、核桃、松子,含优质脂肪和微量元素。
4.菌类:香菇、松茸等,蛋白质高、味道鲜。
5.水产类:秋刀鱼、三文鱼等,秋季油脂丰富。
二、记住这些食品安全要点
1.选购:选对渠道、看好品质
只在正规超市、品牌店或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商家买,记得索要小费票据。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看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买“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产品。
根茎类蔬菜选表面光滑、没霉斑、没破损的;海鲜要选肉质紧实、没异味的鲜活款。
2.清洗:洗对方法、减少残留
蔬菜水果先在流动水下冲,再泡5-10分钟,用少量食用盐或食醋泡一泡,能帮着去掉残留农药和表面细菌。
红薯、土豆这类根茎菜,先刷掉表皮泥土,再用清水冲干净。
香菇、松茸等菌类,用湿布轻轻擦,或短时间泡一下就行,别泡太久,免得营养流失。
洗过的生肉、海鲜,要马上放进冰箱冷藏,别在室温下放着。
3.储存:分好类别、控好温度
冷藏(0-4℃):生肉、海鲜放冷藏最下层;熟食和生食分开放,别串味污染。
冷冻(-18℃以下):栗子、坚果、部分海鲜等能长期存的食材,放冷冻层;解冻后别再放回冷藏。
常温:红薯、土豆放阴凉通风的地方,别晒太阳、别沾潮气;坚果、干果装密封罐,防止受潮发霉。
水果、蔬菜开封或切块后,2小时内吃完,吃不完赶紧冷藏。
4.烹饪:彻底加热、避免风险
肉类、海鲜一定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尤其是秋刀鱼、三文鱼这类油脂多的鱼。
土豆要是发芽或表皮变绿,直接扔掉;切块后要充分加热,去掉可能存在的毒素,别生吃。
野生蘑菇绝对不能随意采来吃;购买的食用菌要先在沸水里焯5-10分钟,再烹饪,避免残留细菌或轻度毒素。
切生肉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用;切完生肉的厨具,必须用热水和消毒剂洗干净,才能处理熟食。
5.个人卫生:饭前洗手、做好防护
吃饭前、处理生食材前,一定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没有条件的话,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也行。
从事餐饮行业的人,要持健康证上岗,穿干净的工作服、戴帽子,别戴首饰做饭。
6.特殊人群:选对食材、注意做法
孩子、老人、孕妇,要选容易消化、低盐低糖的食材,别吃太多坚果及某些易过敏水果。
有慢性病的人,要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用电蒸、慢炖、烘烤等少油的烹饪方式。
秋季是吃时令食材的好时候,也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期。只要在选购、清洗、储存、烹饪的每一步都多留意,遵循“来源清楚、处理安全、个人卫生”的原则,就能既吃到营养,又保证健康。希望这份提示能帮大家在秋天,安心享受美味,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哈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