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位于巴里坤县城东部,距巴里坤古城20公里。属寒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冷凉气候,平均无霜期98-104天,平均海拔1600米,高家湖景区隶属石人子村一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2.3万亩,草场1.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食葵、油菜、大陆菜等。在畜牧业发展方面主要以奶牛养殖和牛羊育肥为主。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一、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情况
高家湖景区隶属石人子村,有着新疆东部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优美。这里有多处鱼塘,夏季的石人子村,绿草如茵,繁花盛开,波光粼粼的鱼塘里鱼跃鸟鸣,白鹭悠闲的在湖边散着步,当地村民赶着牛羊放牧、午间耕田捕鱼,夕阳西下,村庄里炊烟袅袅,一幅田园美景尽收眼底。呈现出农耕、放牧、捕鱼并举的格局。
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赤麻鸭、黄鸭等鸟类和鲫鱼、草鱼等鱼类在这里繁衍生长,为石人子增添了勃勃生机。石人子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也为我县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依托高家湖湿地景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石人子村以村落民俗为形、生态农业为基,先后投入资金23000万元,将其建设成为旅游功能与自然生态高度结合,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新典范,成为生态旅游最佳休闲游憩、康体养生的场所,列入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目录。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观光木栈道、凉亭、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村庄里铺了油路、装了路灯,拥有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较完善。
石人子村通过高家湖景区的打造,为农牧民就创业近就地就业提供了有效动力,主要以马匹骑乘、农牧家乐、农副产品售卖、民宿、水上娱乐为主,直接带动就业人数可达3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200人。村子里的村民因土地流转搞起农牧家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石人子村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民俗文化活动阵地,健全民俗文化传承、培训和创作辅导体系,打造新疆曲子非遗文化及巴里坤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精品。修建农村大舞台,用舞台展示新农村的大变化,以庆三八,端午节、庆七一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文化引领,多措并举。村委会组织村里的文化能人成立了新疆曲子队伍1支,蒙古长调队伍1支,他们积极组织、精心进行排练,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创自编自演,推出了一场场内容生动的节目。小曲子自乐班自成立以来共计演出120场次,覆盖各族群众1920人次,并在巴里坤县小曲子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四、乡村民宿建设情况
通过高家湖景区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石人子的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目前石人子村内部共有农(牧)家乐30家,其中星级农(牧)家乐5家;民宿有6家,共计99间房311张床位。2022年巴里坤县文旅局在高家湖景区投资31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高品质民宿15套(组)、水岸餐厅、房车营地、廊桥栈道等配套设施,大大提升了石人子村民宿品质。
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石人子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路灯已做到全覆盖,社区内标识标牌建设完善。联通、移动、电信通讯设施设备入户率达100%。有垃圾清运车2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吸粪车1辆,扫雪车2辆,洒水车1辆,负责打扫辖区环境卫生的公益岗位人员10余人。
石人子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自治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和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典型,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还注重配套完善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巴里坤湖草原生态旅游区高家湖湿地景区,立足原生态自然风光优势,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以上内容由市文体广旅局提供